牛奶优质安全生产问答

夏季如何进行奶牛饲养管理?
加强管理,减少热应激。具体措施是在运动场搭设凉棚,可减少30%的太阳辐射热。应打开牛舍门窗,必要时应安装排风扇,保证通风。对高产牛、老弱体质差的牛要及时淋浴降温。在牛舍周围、运动场四周植树绿化。定期灭蝇,至少每月一次。调整牛只的活动时间,中午尽量将牛留在舍内,避免辐射热。
加强饲养,提供高能量浓度的日粮。具体措施是确保新鲜、清洁、充足的饮水供应,最好给奶牛提供清凉的深井水和自来水。适当提高日粮精料比例,但精料最高不宜超过60%,可在日粮中添加脂肪、膨化大豆、过瘤胃脂肪等高能量饲料,如添喂1千克~2千克全棉子。使用瘤胃缓冲剂,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1%~1.5%的碳酸氢钠或0.4%~0.5%的氧化镁。应注意补充钠、钾、镁,提高维生素添加量。
冬季如何进行奶牛饲养管理?
精粗料比例合理,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。试验证明,环境温度18℃以下时,每下降1℃,奶牛每千克代谢体重增加维持需要量2.5千焦,需要进食更多的能量饲料以维持产奶及体温,通常的做法是每天增加10%的混合精料。另外,在冬季要控制湿拌料中水的比例,最好喂干料或颗粒饲料。如果采用TMR,水分含量要控制在40%~45%以内,不能太湿,以免饲料结冰。
防寒保暖,注意畜舍卫生。防大风及贼风的侵袭,牛床要多铺褥草,避免畜体直接与冰冷地面接触。不要用水冲洗地面及牛栏,牛排泄的粪尿及污湿的垫草要及时处理。
保证饲料品质,提供充足的饮水,最好给奶牛饮温水。试验证明,多饮温水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。冬季青绿饲料较少,所以要相对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,同时要做好饲草的处理和精料的配合,饲料必须清洁新鲜,冻结的多汁饲料、青贮饲料,应解冻后再喂。霉变、腐烂、变质、践踏的饲料不能喂。
保持畜体卫生,加强运动等日常管理。要经常刷拭牛体,保持牛体皮肤清洁,改善皮肤和肺的呼吸,改善血液循环。经常刷拭牛体,可使产奶量提高8%~10%。
如何提高奶牛产奶的乳脂率?
牛奶中的乳脂约有一半来自于饲料中经降解后的脂肪,另外约有一半的乳脂来自于粗饲料在瘤胃中发酵后的主要产物乙酸,乙酸能被奶牛的乳腺吸收后用于合成乳脂。因此,要提高牛奶中的乳脂率,必须要使用优质的粗饲料。
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比例应为40∶60,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5%为宜,并可根据产奶量进行调整。一般隋况下在满足奶牛对精料的需求的同时,要保证充足的粗料供应,使粗纤维刺激奶牛反刍和唾液腺分泌,保持瘤胃正常的pH。日粮中粗纤维饲料长度也不能过短,一般应在7厘米左右。过短会减少奶牛反刍和咀嚼的时间,降低瘤胃pH,减少乙酸产量。
要控制使用青贮饲料。经试验,青贮玉米在奶牛稳产方面效果明显,一般饲喂量占日粮干物质的20%,但若快速加大喂量,乳脂率却相应降低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青贮玉米的pH较低,过量使用会造成奶牛瘤胃生成乙酸的量减少,致使乳脂率下降。增加饲喂次数,尤其是用TMR饲养,牛的咀嚼次数增多,唾液量增加,可有效缓冲瘤胃的酸性环境,增加乙酸的生成量,提高乳脂率。
奶牛有哪些常见疾病?
奶牛的常见疾病包括传染病、产科病、外科病、繁殖疾病、消化道疾病等。其中传染病包括:口蹄疫、结核病、布氏杆菌病、牛流行热;常见产科病包插产后瘫痪、胎衣不下、乳房炎、子宫内膜炎;常见外科病包括:蹄病、腐蹄病;常见繁殖疾病包括:卵巢静止、持久黄体、卵巢囊肿:常见消化道疾病包括:食道阻塞、前胃弛缓、瘤胃臌胀、瘤胃积食、创伤性网胃炎;常见营养代谢疾病,有酮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