兔脑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

本病是由微粒子科的兔脑原虫寄生于脑内引起的慢性原虫病,通常呈隐性感染。本病在很多兔场广泛流行。 诊断要点 1、本病主要是通过口服和鼻内接种感染。通过口服有传染性的尿液也可传染本病。也可能通过胎盘感染。 2、症状为衰弱,体重减轻出现尿毒症;严重者出现神经症状,如惊厥、颤拌、斜颈、麻痹和昏迷。病兔常出现蛋白尿。病的末期出现下痢,后肢的被毛被沾污,引起局部湿疹,在3-5天内发生死亡。 3、剖检特征为肉芽肿性脑炎和肉芽肿性肾炎。急性病变的肾炎中的虫体较多,在带有瘢痕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中的虫体较少。在脑中,虫体成堆地聚集于肉芽瘤的坏死中心。 4、免疫诊断可采用皮内试验,将经过灭活的兔脑原虫作抗原,皮内注射后观察待检兔有无过敏反应,也可试用荧光抗体法检查。 防治方法 有人用烟曲霉素(Fumagillina)治疗本病有效。由于对脑原虫病的传播方式缺乏了解,故对本病控制也缺乏有效的措施。加强一般卫生防疫措施,及时淘汰患病的幼兔将有助于对本病的预防。
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,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