兔泰泽氏病

本病是由毛样芽孢杆菌引起的,以严重下痢、脱水并迅速死亡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。
一、病原
病原为毛样芽孢杆菌,革兰氏染色阴性,具有多形性。
二、流行病学特点
本病不仅存在于兔,而且存在于多种实验动物及家畜中。主要侵害6—12周龄兔,断奶前的仔兔和成年兔也可感染发病。病原从粪便排出,污染用具、环境及饲料、饮水等,通过消化道感染。兔感染后不马上发病,而是侵入肠道中缓慢增殖,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。应激因素如拥挤、过热、气候剧变、长途运输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往往是本病的诱因。
三、症状与病变
突然发病,严重腹 泻,急剧脱水,精神沉郁,食欲废绝,很快死亡,一般病程为12—48小时。耐过病例食欲不佳,生长停滞。
病变可见盲肠、结肠浆膜、粘膜弥漫性充血、出血,肠壁水肿;盲肠内充满气体和褐色糊状或水样内容物,蚓突部有暗红色坏死灶,回肠亦有类似变化。慢性病例有广泛坏死的肠段发生纤维素化狭窄。肝脏肿大,有灰白色条斑状坏死灶;心肌亦有类似坏死灶。脾脏萎缩。
四、诊断
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的盲肠、肝脏、心肌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。确诊需镜检病变部位病料,找到毛发样芽孢杆菌,或进行血清学试验。
五、防制
预防主要应加强饲养管理 ,减少应激因素,严格兽医卫生制度。一旦发病及时隔离治疗病兔,全面消毒兔舍,并对未发病兔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进行预防。
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,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。